
關注微信公眾號


關注抖音號



形而下者謂之器
形而上者謂之道
道無形,物有形
物以載道,道在器中
是中國傳統造物的意境
用物的形態傳達無形的境界
以現代語義定義美學的風尚
用文化觀瞻譜寫生活的范本
是馳道家居的產品內核
形而上的文化之道
如果說西式家具表達的是“尚”,中式家具則求于“上”,“尚”與“上”雖說都較高級,但卻有文化的巨大差別。西式家具在兼具人體要求基礎上,其“尚”是單純“美”的時尚,文化核心是“真實”。中式家具美的表達力求“雅”,但更講究“真實之上”,是器物之“上”,講究“氣韻”,講究“精氣神”,講究“生長的力量”,是內在內斂的力量,是境界和道的追求,所以中式家具最典型的就是文化色彩強烈。
中華文明是以儒、釋、道三家為基干支撐,它們共同構筑起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系統,可以說中華文化其根本就是儒釋道文化,這也構成了中國的哲學核心。儒家的“本體論”是內觀自強與外達兼濟,道家的“天人合一”強調自然平衡,佛家的“出世入世”是明心見性的平和,儒釋道三位一體的思想內核都以“中和”為道統,是不偏不倚、陰陽平衡、允執其中,這種文化思想左右著幾千年的中國美學與審美,并延續至今,這也成就了中式家具溫潤而莊重,中庸而平和的性格特征。
這一點,在馳道所有家居產品中,均能窺見其一二。
文化看似虛,但有一種勢;文化看不見,但可感知。一件承載文化的家居產品好比一個藝術品,總會透露著一種謎一般的力量,讓人們看到它時不由發問“它在表達什么文化?”,而不是直接地給人一個答案。這種迷思,使它與人之間保持一個空間,讓人與其有建立連接與對話的可能,這正是馳道家居產品的魅力所在,是形而上者的文化之道。
馳道家居追求外在形態與內在情感的相互滲透與融合,即通達“物我交融”之境;以實就虛,重視韻味,追求幽遠的空靈,在似與不似之間,恰到好處地傳遞“幽美”之界。
現代語義下的美學之道
中式之美,是閱讀歷史,也是閱讀現在。馳道向來尊重傳統文化與美學思想,并善于發現一個新時代的格物觀,在典承文化的精髓之下,用好的設計跟現代人發生關系,保持中華文化底韻的同時,又用現代設計語言與技術,讓所有的特質在現代的時空中找到一個平衡,這讓每一件馳道家居既能展現時代的風尚,又無不散發著東方的氣息。
大繁至簡,抱拙守巧。馳道的設計“取巧”實為傳承“中和”文化之道,執中守正,刻求傳統與現代的合一、思想與形態合一,浪漫與理性合一,舒適與實用合一,個體與空間合一,設計與生活合一,是“合一”的藝術。這或許是馳道對家居生活“天人合一”最接近的解讀。
因此,但凡深度接觸馳道家居,你會有“遠看東方近看無”的共鳴。初見時具有禪意東方的氣質,讓人直觀地感受到這就是東方的設計。而當你走近看到細節時,又會發現這些設計中融入了無限的巧思,和一些有著理性的邏輯思考,無不透漏著一個時代的審美情趣與使用習慣。因為,馳道相信好的設計該是體貼的、溫柔的,可以照顧到每個時代、每個人的感受,這正是馳道家居現代語義下的美學之道。
設計,讓美學進化!馳道家居有著中國匠人造物之志。其簡練流暢的線條、質樸的紋理、生動的氣韻和古雅的意境,練就了永不過時的東方生活美學?,摑櫣鉂傻拿?,溫潤如玉的氣質,恰到好處的舒適設計,所見之處皆滿溢著精致的質感與品位,讓馳道家居又不失這個時代的風尚。
張弛有度的生活之道
《道德經》說:“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。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,有余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,天之道,損有余而補不足。”古人道出自然的法則與“道”的智慧,追求自然不妄為,自然則以明道之本性,在“無為”與“有為”間守著最好的一種狀態。如此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,靜而后能安。馳道家居秉承“張馳有度”的處世哲學與生活原則,并將這一理念深植于每一件家居產品之上,希望每一個生活進階者都能借物移情,內觀內修,篤行甚遠,張馳有度,方為人生。
于樸于奢。馳道一直在探索人與自然的溝通中“自然本真”的樸素美,執著于物之本性,巧用現代工藝與妙思構想,呈現馳道家居最自然本真的一面。在樸素之上,又無不透露著一種低調的奢華,是繁華歷盡后的內斂優雅,且更精致。這恰是馳道家居的獨到之處,在“節制”與“張放”間尋找平衡,強調在兩個極端中追求恰到好處、和諧完美的境界。
曲直有度、剛柔并濟、簡練大方,無需過多的裝飾,便能在無言之中道盡和諧的生活觀。
于虛于實。馳道認為家具的最高境界是獨立成境,無需考慮環境,又能融入環境,好的家具和生活空間應該是一個融合的整體,一個不應被割裂,完完全全合一的整體。所以馳道家居在人們能切切實實感受到的產品實處之上,又賦予其人文與生活的哲思,是文化的高級存在,會讓你頓生虛無感,你能感知,能意會,但無法用言語表達,虛實之間,一物一景,一境一念。
于虛于實的每一件馳道家居在不同空間都能很好的融入并成境,其散發的文化氣息可以和其他產品氣質相互勾連,產生對話與共鳴,給使用者構建一個富有氣韻且靈動的空間,喚起對詩意生活的無限遐想。